2010年3月3日 星期三

專家學者籲保留大三巴公僕宿舍

文化局博物館研究員陳志亮、建築師樊飛豪等專家學者昨日(三日)接受本地葡文報章《澳門今日》及《澳門論壇日報》訪問時,呼籲有關部門慎重考量大三巴牌坊附近四座公務員宿舍的價值,冀望當局能予以保留並將之活化。

十多年前曾參與澳門博物館考古團隊的陳志亮表示支持有關當局改善大三巴區旅遊環境的構思,唯四幢建於上世紀六十年代的公僕宿舍「見證了一個年代和一種生活模式」,「我們可(在現存建築內)設立一所畫廊或一座博物館,一旦決定清拆就不能挽救」。另外,陳志亮亦擔憂宿舍拆卸後能否出土珍貴文物,因為「我們觀察四座建築物的地平面高度後便會明白到(聖保祿學院)遺址下的(只)會是岩石層」。

本地的建築專家樊飛豪則認為清拆行動開展前應進行詳細的考察和研究,他建議以先進的考古素描儀器配合考古研究員的測量。他又指出首兩座宿舍下更有可能發現具意義的遺物,因為該處曾是耶穌會士修院和一牆之隔的一萬一千貞女教堂和聖米迦勒祭壇的所在。然而另外兩座宿舍的原址卻「遠離教堂,而且曾是耶穌會士的農地」。樊飛豪強調現時旅遊巴士排出的廢氣已正在損害聖保祿教堂和學院的遺址,擔心新停車場會為文物保護的工作和該區居民的生活帶來更大的壓力。

另一位本地資深建築師、澳門建築師協會成員Nuno Soares接受《澳門論壇日報》專訪時亦稱,四座大三巴公僕宿舍「規模適中;以一種地道的材料建成,本地人稱之『上海批盪』,再者它們都適用於(本澳的)這種氣候環境,而且都屬混合式建築」,應予以保留。

近日本澳多個社團和專家學者均表態支持當局保留和活化大三巴聖保祿學院和教堂遺址附近的四座舊公務員宿舍,事件已引起了文物保護人士的關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追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