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6日 星期四

曾獲亞洲建築師會金獎,筷子基社屋乃當代建築文物


據本地葡文報章《澳門論壇日報》十一月十八日報導,儘管澳門居民對社會房屋有急切的需求,然而澳門建築師協會和馬斯華、馬若龍、樊飛豪、雅迪等則師還是建議保留計劃於明年重建的筷子基平民大廈。受訪者均表示,由建築家韋先禮(Manuel Vicente)設計的筷子基社屋是「具重大歷史文物價值」的「一件當代建築先驅作品」。

建築師協會強調筷子基社屋是「當代建築在本澳和世界上一個不可替代的標誌」,是澳門和鄰近地區中一個優秀的例子。根據該會的提供資料,在筷子基社屋建成的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葡國仍處於非常封閉的狀態,然而這些社屋的建築風格卻受到意大利唯理主義和英語國家思潮交錯的影響,在建築史上有一定的意義。馬若龍、樊飛豪也認為這些房屋具有歷史價值。筷子基社屋曾於一九九五年獲亞洲建築師協會金獎,十二年後亦曾於葡國國際建築三年展中展出。

馬斯華指出新方案中的建築物是「兩座沈重、極為龐大的高廈,就澳門而言規模過分稠密、巨大。」他批評新的方案嘗試「在同一空間裡解決所有的房屋問題」,將產生「兩個人類蜂巢,有可能觸發社會共容的問題」。另外,馬斯華對新廈建成後是否有能力處理「清潔、健康、社會秩序等問題」表示懷疑。樊飛豪說,「由於該區的人口已經非常稠密,更大程度的集中將會損害各人的生活素質」。他認為解決的手段應「重質不重量」。至於新廈建成後,該區的交通和配套設施是否足夠和有效,馬斯華和樊飛豪同樣提出了疑問。

現屆杖國之年的韋先禮是澳門和葡國著名的建築家,一九三四年出生於里斯本,一九六二年於葡京美術學院畢業,一九六九年赴美國賓夕法尼亞洲大學攻讀建築,師從建築大師路易斯‧卡恩(Louis Isadore Kahn)。曾任葡國建築師協會副會長,且曾於美國、印度、加拿大、西班牙、葡國、香港等地的多所高校內任教。梁文燕培幼院、筷子基平民大廈、路環發電廠擴建項目、歷史檔案室內部重修計劃、澳門大學中葡樓、黑沙灣消防局、世貿中心,以及在雅廉房和南灣的一些房屋等均是其筆下的作品。其另一傑作西灣湖廣場於零三年建成,該項目也獲得了亞洲建築師協會金獎的榮譽。曾合著《Macau Glória – A Glória do Vulgar》(一九八九年)等。

西灣湖廣場的設計合作人之一利安豪較早前在《新生代》發表了一篇文章,讚揚了韋先禮等建築師對澳門的貢獻:「與現今的建築師不同,他們在專業上得到充分的自由,為澳門設計出一系列的房屋計劃。這些房屋計劃不單重新描繪了一些新區的面貌,更重要的是能融入到城市中,避免了『貧民窟化』的現象。其實,建築有社會、道德、文化,以及與人類存在有關的多種面貌,這些面貌不應受到忽視。」

另外,已故著名香港建築家、香港大學前建築學院院長黎錦超的遺作《Manuel Vicente - Caressing Trivia》已於二零零六年澳門世界遺產年在港澳兩地付梓,該書深入剖析了其好友韋先禮的設計風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追蹤者